據河北省文物部門消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組成的北部遼金元城址調查、勘測與保護課題組,2004年至2007年六次對張家口市遼金元時期城址進行了徒步調查、選擇性鉆探或試掘,共發現各時期城址25處,其中遼金元時期城址23處。
張家口地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西部的陰山余脈大馬群山插入腰間,東連燕山山脈,南接太行山脈北端,是壩上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線。
據了解,勘察發現的23處遼金元時期城址中,從地域分布來看,康保縣9處,沽源縣9處,張北縣2處、尚義縣3處;據其規模及性質可分為五類,都城級城址、州或州級規模的城址、行宮類城址、緊鄰金界壕的戍堡、中小型城鎮或軍事性質的堡子。
遼金元城址調查、勘測與保護課題組專家稱,張家口地區城址以金代城址最多,其原因主要是金代為防蒙古入侵,修建的金界壕穿越康保、沽源兩個縣,金界壕附近大量的戍堡與邊堡占此次勘查城址的大部分,而12處元代城址的發現,說明多數城址在元代繼續使用,部分城址甚至延續至明代。
專家認為遼金元時期考古為中國考古學中的重要一環,張家口地區地處遼金元時期中原王朝與北方民族戰爭的前沿地帶,歷史上的遼金、宋金、金元等多次戰爭均發生于該地區,金代的防御性設施——金界壕也建于此地,這對了解遼金元時期的遼金、金元對峙及三代的軍事戰爭、行政建制等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