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北縣舉辦的張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效展和壩上草原風光攝影展近日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隆重揭幕。此次展覽為期13天,集中展出16位國內知名攝影家的300余幅作品。攝影家們利用手中的鏡頭,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張北的八大品牌:美麗草原、魅力商道、神秘中都、六代長城、天然氧巴、濕地風車、歐洲風光、綠色蔬菜。為炎炎夏日、熱浪涌動的京城帶來了草原的涼爽,將讓久居都市的人們享受到一次天藍、云白、草綠、花艷的視覺盛宴。
張北屬錫林郭勒大草原延伸地帶,草原和森林面積超過400萬畝,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之城,從京城北三環京張高速入口到張北縣城,共220公里,全程高速,行車約2個小時。張北是盛夏如秋的涼爽之城,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只有2.6度,夏季平均氣溫16度。這里沒有空調,鮮見電扇,是夏天不出汗的地方,素有“夏季爽天下”的美譽。張北是風景如畫的原生態之城,自清代以來這里一直就是鑲黃旗的專屬牧場,是清朝皇帝秋游巡獵的地方,這里有蒼茫遼闊的原始草原,有壩上最大的天然濕地,有綿延不斷的原始次生林。張北還是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戰國時期趙襄子在張北曾設無窮之門,寓意趙國的北方邊境無窮無盡;張北境內存留有戰國、秦、漢、北魏、北齊、明、清等多代古長城,在全國有長城的縣中跨越朝代最多,長城專家認為“張北是解開長城之謎的地方”;十三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10萬蒙軍在張北野狐嶺大敗40萬金兵,史稱“會河川之戰”,為建立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大汗國奠定了基礎,也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留下了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1307年元武宗海山在張北建中都,宮殿巍峨,盛極一時,同大都(北京)、上都(內蒙古正藍旗)共同成為元帝國的三大都城。張北是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的交匯點,歷代游牧民族在此留下過活動遺跡,蒙漢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今年以來,張北縣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解放思想,創新理念,轉變發展方式,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依托豐富的特色農牧資源,形成了以甜菜為重點的循環經濟;以風能、太陽能為重點的綠色新能源;抓住被省政府定為“河北省首批旅游強縣”的有利機遇,下大力打造生態旅游,形成了天鵝湖、安固里草原旅游區、波羅樹林海、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牡丹花觀林亭、滿井風電觀光塔、中都游牧園、馬蓮灘生態園區、110地震遺址、石柱群、仙那都度假村、黃花灘、蘇蒙聯軍烈士陵園、元中都遺址、野狐嶺古戰場、天堂草原、六代長城、張庫古道、白龍洞、樺皮嶺原生態自然風景區等多處自然人文景觀,切實叫響了“美麗草原、魅力商道、神秘中都、六代長城、濕地風車、天堂氧吧、綠色蔬菜和歐洲風光”八大品牌。
為了充分展示張北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展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效,張北縣委縣政府選擇在首都北京人流最密集、商業最繁華、人氣指數最旺、文化含量最高、購物環境最優、備受世界矚目的王府井大街舉行張北壩上草原風光攝影大展,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在王府井步行街這樣一個新的媒介平臺,舉辦張北壩上風光攝影大展,必將極大地擴大張北的宣傳范圍、提升張北的知名度,必將有助于打造一個屬于張北、屬于中國、屬于世界的張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