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禪院十大景觀
第一景:大乘洞。步入大乘洞,恭迎您的是一塊半桃形五蝠獻壽吉石。洞中有洞,洞洞有詩情。洞內曲徑通幽,忽明忽暗,時闊時狹,相互交構而形成了“月牙天”、“星形天”等奇異景觀。
第二景:佛山鐘樓。該景位于佛山左翼屬內堂青龍上,周圍有似獸奇石拌龍護衛。鐘樓高9米,等寬4米,古式閣樓,蘇飾彩畫,上懸“醒心”二字。有道是:“醒鐘撞三響,佛緣動九天。”
第三景:佛山鼓樓。在一般寺院,鐘鼓樓都有其位。而甘露禪院的佛山鼓樓卻與眾不同,因它建在了自然呈相的彌勒佛山前,有誠性鼓樓之稱。游人不遠千里到此擊之,有詩曰:“擊一聲家庭美滿,擊二聲福祿雙全,擊三聲壽比南山。”
第四景:平步青云。整個步云棧道全長330米,共517個石腳窩,是昔日喇嘛仙僧修行之路。登臨其上,百感交集,正如舒心人所云:“行險途如履仕途,仰面時心放平常腳放正;覽佳境即寬意境,回首處人增智慧氣增豪。”
第五景:心月同光。這尊龍珠觀世音菩薩,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侍輔。旁有一潭碧池,水闊7米,深2米,形似一彎新月。崖壁上有“心月同光”之印,池旁薄團草翠,四周綠樹成蔭,置身此處,有心性明凈如月之感。
第六景:元明僧跡。據傳,元代一喇嘛教高僧曾云游至此,即被這奇山所吸引,毅然留此修煉,修成正果。遺存古建有青磚、大瓦、柱石。石壁上仍保留歇山式屋脊痕跡,并有摩崖石刻3塊,因年代久遠,字跡依稀。在此景西側崖邊,一石被鑿穿一孔,原是高僧拴繩系索借之飛身上下之用??催^此景的人,無不嘆高僧選穴之奇,行徑之險,攀技之高,法力之無邊。
在此景周圍,樹木婆娑,生長著很多山核桃樹,此外還有各種野花,無形中又為這千年古跡增添了些許神秘。
此景原有鐵索自洞中垂下,現已無存。惟有一松圓木橫之,木上有數個長方形鑿孔,木質無蛀無腐,依然見證千年古跡。
第七景:洞透禪機。此洞位于喇嘛山900米高的危崖絕壁之上,洞口直徑4米許,中間橫懸松木一根,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襲,仍不腐不朽。松木上系有鐵鏈一條,為昔日高僧出入此洞攀援之用。因該洞集奇、險、幽、謎于一身,傳說神秘,今日開放,使疑惑民間600余年的謎團終得揭開。
第八景:一步登天。站在自得臺出入口處,望見東壁有一碩大無朋的足印,外平內曲,如人左腳剛剛踏過,軟泥四溢,栩栩逼真。據傳,此為佛足之印,號稱“一步登天”。假若您是無神論者,該如何詮釋在這非常堅硬的花崗巖峭壁上所形成的足印?
第九景:濟世甘露。甘露泉位于半山之中的石窩內,泉水清澈,甘甜可口,久旱不枯。附近百姓每遇胃腸疾患、腰酸腿疼等癥,常來這里討杯“圣水”,且每飲必驗,方圓百里盛名,故而被稱為濟世甘露。
更有詩為證:“飲過甘露泉,長壽過百年。品濟世甘露,結博善禪緣。”
此泉位于絕壁之下,原來是一座不小的土堆,當時即使是久旱無雨,晴天朗日,也有濕水滲出。后經清理,原是一口長寬不足1米,有4層各厚30厘米的松木井盤的水井。
第十景:佛現山姿。喇嘛山,天賜而成,形若坦腹彌勒,身背乾坤袋,左目圓睜,縱覽大千世界;右目微閉,普渡蕓蕓眾生。巨佛像高588米,慈眉善目,大腹能容,手足靜中有動,其佛現山姿之相堪稱世界之最。聯云:“佛現山姿北塞眾生皆利樂;山呈佛相中華國土盡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