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喇嘛山西行約10余公里,在高如屏的山體中,有兩個直徑約6米的圓孔穿山而過,構成山光畫廊一大奇景。《水經注》稱“孔山”。晴天望孔山似峰頭嵌日,遇風雨天氣,則可觀賞千變萬化的“孔山流云”。
雙孔峰上有兩孔,一孔大,一孔小,并排而立仿佛一對天窗。這座山被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為“孔山“。其孔高22米,左邊孔寬約14米,兩邊孔略狹窄,有10米,中間石柱厚達2米。相傳,此山是楊二郎擔山填海,以便進軍。楊二郎便來此擔山,用扁擔穿了兩孔,未能挑起此山,便只好放下另尋他山。這樣,窟窿山便留了下來,成為塞外一座奇山。登上窟窿山,遠望連綿群山,云霧繚繞,朦朦朧朧,一片霞光,絢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