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在冬季去壩上看看,體驗一下零下30多度的感受,12月18日相約4人一車出發了。太原--大同--張北全程高速,張北--太撲寺旗--多倫--御道口--塞罕壩--軍馬場,往返2000KM,23日晚回到太原。
冬季去壩上,我認為有兩怕,凍和風。手的防寒最難做到,戴上厚手套你不能操作相機,戴上薄點的手套,一會時間就感覺手指發疼。每天出去后車就沒有熄過火,活動半徑就是以車為中心100米范圍,隔20分鐘左右就跑回車上暖和一會,就算你耐凍,恐怕你的相機電池也沒電了。
此趟出行感覺用的最多的裝備:匪帽(只露眼睛的帽子),頭部保護最理想的裝備;
最危險的決定:沒有導游自己出行。壩上的地貌非常相似,在加上大雪覆蓋,看哪都一樣,很容易迷路,而且車走過的地方一會就被風吹的雪覆蓋了。導游上午領我們去過的一個景點,下午再去就找不見路了,幸虧還能找回村支書的酒店。在導游領著去五彩山的路上,看似平平的山坡,車就開進了被雪覆蓋的水溝里,在村支書員工的電話求助下,經歷了2小時漫長等待,救援車輛才將車拖出來,所以盲目自己出行危險還耽誤時間。
說說穿戴裝備,高幫登山鞋、2雙厚羊毛襪子、雪套;加厚保暖秋褲、棉褲、沖鋒褲;加厚保暖秋衣、厚毛衣、抓絨衣、沖鋒衣、羽絨衣;防風手套、厚手套;匪帽、防風鏡、羽絨衣帽子。這樣的穿戴防風防寒都沒有問題,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走一會就感覺褲子往下掉,根本提不起來,為了不冷也只能將就了。
再說說相機,寒冷直接影響相機電池供電,電池還是要多帶幾塊。這次出行的相機有D80、D200、D300、5D、20D,最先出現不工作的機器是20D然后是D200和5D,俺的D300還是能經受低溫考驗的。走之前在網上定了相機小棉襖,因為沒有到貨,所以沒能體驗小棉襖對相機和手保護作用,也不知道多會才能再用上。有去寒冷地帶拍片子的佳友,我無償提供。
還有一個問題無法避免,在取景對焦的時候,由于呼出的熱氣使得取景器上很快就有霧氣結冰,很多片子也就只能近似盲拍了。如果能戴個呼吸氧氣罩類似的東西,這個問題就解決了。